“广州城、香港地、澳门街”,
一语道出澳门街道不寻常。
(图片来源:中国图库)
澳门的街巷,狭长而干净,
蓝白相间的街牌,变幻着城市各处鲜明的个性。
千奇百趣,凝结成澳门文化多元的共性。
你是否常被妙趣横生的街名吸引?
让我们一起探索寻常巷陌背后的故事,
挖掘时光深处的珍贵的城市回忆。
澳门共有多少条街道?
澳门虽说是小小弹丸之地,
竟有1200多条街道,
包括本岛950条,氹仔182条,路环123条,
纵横交织出城市的血脉。
最长的街道:友谊大马路,约2900米
最短的街道:妈阁第三巷,约4.3米
最宽的街道:望德圣母湾大马路,约41米
最窄的街道,鱼网里,约0.73米
澳门街道种类知多少?
澳门街道种类繁多,既有常见的“路、街、巷、围、涌”,还有一听就觉得新奇的“石级、斜巷、斜坡、土腰、前地”等。
皆因澳门地貌狭窄却丘陵遍布,水岸冲积带来大量泥沙造成高低不平、冗长狭窄的街巷,如亚马喇土腰、疯堂斜巷、妈阁斜坡等。
“前地”呢,即广场,一般取名于临近的地标建筑,如岗顶前地,观光塔前地等。
澳门路牌知多少?
受葡国文化影响,澳门的街牌是以葡萄牙瓷砖画(Azulejos)技术制成。街牌由八块彩釉面瓷砖拼接而成,白为底,蓝为框,色调干净明亮。中文在上,葡文在下。
此外,根据街牌的中葡文位置还能判断其历史呢!在早年,街道名牌的葡文名称一般佔据名牌四分之三的面积,中文只占四分之一,左为葡文,右为中文,且中文为直书。
澳门特区成立后,中葡文街名各占一半,中文在上,葡文在下,街道的中文名称也由原来的直书改为横书。
人名命名
四百多年中西文化浸染为澳门打下人杰地灵的烙印。在澳门,以华人名字命名的街道共21条,葡国人/外国人命名的街道共222条,以中外圣人名字命名的有47条。
有时候大家会觉得澳门街名这么长读起来好拗口?原因是大多由葡文直译成中文,所以读起来才这么古怪啦!
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
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(葡文:Avenida de Almeida Ribeiro),俗称新马路,是澳门中区的一条核心命脉,属于澳门商业、交通和旅游的中枢。这条马路于1918修成,以当时葡萄牙最高法院法官亚美打利庇卢的名字,命名为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。而澳门人一般称为“新马路”,除了是葡文译名太复杂难记之外,也因为这条是新开辟的马路,故称“新马路”。
伯多禄局长街
伯多禄局长街(Rua de Pedro Nolasco da Silva),这名字一听就知道是以旧时葡国官员命名的,至今已有160年历史,是澳门第一条水泥马路。这条街最初被称为“医院街”,乃是因为马路东端有一间建于1569年的圣辣法耶医院。但是居民认为这称呼不吉利,且因当时这条街上有家专营白马牌威士忌的渣甸洋行,故有了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称——白马行。
柯邦迪前地
柯邦迪前地(Praça de Ponte e Horta),又称“司打口”。在清朝康熙至同治年间,这片地区是专门用作进口鸦片的埠头,也是澳门乃至中国史上第一个鸦片专用码头和课烟税区,可以说鸦片战争的导火索!后因河道淤塞码头无法使用,为纪念当时的澳督邦迪·柯打着手整治工程,该地以其名命名。此外,“司打口” 的“司打”,其源由历来存在着两个说法:一说是因为洋人称呼这些贴在箱上的完税印花为 “Stamp”,把该字取其粤语音译即为“司打另一说是指因为收税属于财政范畴,故“司打”一词应是来自葡文 “Fazenda”(意为“财政”)的粤语音译,而旧人也有把国课署(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财政部门)叫为“司打署”,称其印发的禀纸为“司打纸”等
2、本站永久网址:https://www.yuanmacun.com
3、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。
4、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5、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
6、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,如发现链接失效,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。
源码村资源网 » 有什么中文域名(有哪些中文域名)
1 评论